4月已经走近尾声,A股五大上市险企2024年一季度成绩单相继揭晓。4月29日,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,今年一季度,中国人寿、中国平安、中国人保、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5家A股上市险企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830.17亿元,同比下滑9.16%。平均日赚6.86亿元。今年以来,A股市场整体呈现V形走势,市场利率持续走低,多家险企投资收益处在低位。同时,在低利率和竞品理财低迷背景下,寿险新业务价值增长明显。未来,险企投资收益是否有望回归巅峰?寿险又能否维持荣光?一切需要等待时间来检验。
仅一家险企盈利增长
A股五大上市险企一季度业绩集体亮相。今年一季度,中国人寿、中国平安、中国人保、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5家A股上市险企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830.17亿元,同比下滑9.16%。表现为“一升四降”,仅中国太保的净利润微增1%。
保费和投资是驱动保险公司盈利的两个轮子。从投资端表现来看,今年一季度五大上市险企投资收益仍处在低位。各家险企对投资收益的披露口径有所不同,具体来看,中国平安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为3.1%,中国人寿简单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3.23%。中国太保今年一季度的投资资产总投资收益率仅有1.3%。
2023年以来,保险公司投资收益持续承压,究其原因,中国矿业大学(北京)管理学院硕士生企业导师支培元表示,A股上市险企投资收益率普遍下降,主要是受低利率环境和资本市场波动的双重影响。为了低利率挑战,许多寿险公司开始调整投资策略,增加对高信用评级债券和其他低风险资产的配置,同时减少对权益类资产的依赖,以降低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。
当前,低利率环境未曾改变,未来上市险企又将采用怎样的投资策略?中国平安透露,在资产配置层面,公司坚持稳健的风险偏好,持续优化穿越周期的十年战略资产配置,坚持长久期利率债与风险类资产、稳健型权益资产与成长型权益资产的二维平衡配置结构。中国人保则表示,在债券投资方面,较好把握年初长久期债券及存款配置的有利时机,满足新增资金配置需求,加强主动管理,增厚投资收益贡献;主动配置优质非标资产,关注创新型品种投资机会,布局资产支持计划、公募REITs等品种,拓宽投资收益来源。
可以看出,虽然投资思路有差别,但重点关注债券是上市险企不约而同的选择。
寿险新业务价值增长明显
每年一季度是保险行业传统的“开门红”时间,今年一季度,银保渠道、经代渠道的“报行合一”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业务增长的节奏。多重因素影响下,寿险业务自然是备受关注的焦点。
可以说,今年一季度,各家公司的寿险新业务价值均实现了较快增长,甚至获得了久违的“高光”。比如中国人寿表示,2024年一季度公司新业务价值实现近年来最高增速,较2023年一季度重置后新业务价值增长26.3%。此外,人保寿险新业务价值、平安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、太保寿险新业务价值均实现了两位数正增长。虽然新华保险并未披露具体的新业务价值数据,但该公司同样在一季报中透露,业务结构的优化及业务品质的改善促进公司新业务价值大幅增长。
谈及寿险业务回暖的原因,东吴证券分析师胡翔等在相关研报中表示,主要得益于各家公司产品和期限结构优化,在低利率和竞品理财低迷背景下,行业已基本消化2023年7月末预定利率“炒停”的影响,长期期缴业务恢复性增长;上市险企积极降本增效,落实银保渠道“报行合一”并着力于个险渠道探索佣金递延,优化基本法设计,提升费用投入产生效率。
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执行主任袁帅表示,上市险企2023年寿险新业务价值快速增长的背后,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。包括队伍结构优化以及长期险产品销售占比提升等因素的影响,新业务价值实现了快速增长。
财险非车业务提速
在“二八效应”非常明显的财险市场,财险“老三家”人保财险、平安产险与太保产险共同构成了财产险市场的“中坚力量”。
美元在前一交易日触及近两个月高位后小幅下跌,因美债收益率(殖利率)小幅回落,但美元兑一篮子货币守在近八周高位。
今年一季度,“老三家”的保险服务收入齐头并进,增速均维持在5%。具体来说,一季度人保财险实现保险服务收入1138.43亿元;太保产险实现保险服务收入455.56亿元,两家公司保险服务收入增速均为5.9%。平安产险保险服务收入806.27亿元,增速达到了5.7%。
从细分业务来看,当前车险市场竞争越来越白热化,“老三家”一边将目光投向新兴的新能源车险市场,一边在非车险市场加速布局。公布具体业务数据的险企中,太保产险非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360.14亿元,同比增长13.8%;人保财险的意外伤害及健康险、企业财产险、货运险等险种的保费增速均超过了5%,远高于车险保费增速的1.9%。
业内专家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合规的期货杠杆股票,“老三家”发力非车险业务,主要是因为车险市场已经趋于饱和,增长空间有限。而非车险市场则还有很大的增量空间,尤其是在健康险、意外险等领域,头部险企也更具优势。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配资实盘入门_国内股票配资_配资实盘交流观点